李鬼大学年年作乱该怪谁
“李鬼大学”年年作乱该怪谁
上大学网近日发布《第三批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(2014年)》,60所“李鬼大学”榜上有名,涉及全国19个省市。据称,这些虚假大学都建有空壳网站,无实体校址,打着大学的幌子,从事着伪造学历文凭证书之类的招生诈骗活动。针对此事,不少人指责政府不作为——民间机构已连续三年公布虚假大学警示榜,为何政府部门不警示、不管理、不查处?事实上,教育部官方网站也发布过“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”,却因声音太微弱,没有得到社会和家长的足够重视。“李鬼大学”年年作乱该怪谁?板子打在哪个政府部门身上,似乎都挺冤。教育部门管理权限不够,公安部门难寻违法证据,工商部门缺乏处罚依据……管不了,不等于可以不管。出现问题,正是警示目前的管理体系存在漏洞,需要修正、需要弥补。在媒体报道中我们发现,炮制假大学坑蒙拐骗的违法成本很低。一旦查封这些“学校”的网站,他可以换个名称卷土重来,这说明仅仅查封网站是简单和无效的。假大学“市场繁荣”的背后,是供需双方的同步增长。受骗家长通常是“病急乱投医”,相信“潜规则”存在,认为只要掏钱,分数再低也能上大学。也有部分“李鬼大学”混淆招生性质,以全日制大学之名行成人教育之实。脱离了普通高考的序列,考生及家长难辨真伪。“李鬼大学”当道,应该如何防范?首先考生和家长应擦亮眼睛,正规大学网站后缀都以“edu.cn”结尾,看到“.com”的网站就要多长个心眼。其次,考验教育主管部门管理能力的时候到了!通过多种渠道提出预警,提供便捷通道查询学校真伪信息,联合多部门对虚假大学应发现一个,取缔一个……只要下决心使出组合拳,就能收到效果。不能因为没人举报,就对所发现的虚假大学、招生网站放任不管。同时,应切实做到真正的阳光招生,从根本上消除招生过程潜规则,让虚假大学失去生存土壤。